問題詳情

16 蘇軾〈記承天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文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的解釋何者正確?
(A)月光照在庭院中的積水上,照亮水中的水草和水面上竹柏的影子
(B)月光照在庭院中的積水上,竹柏的影子投射在水面像似水草
(C)月光照亮庭院,如透明的水中世界,竹柏形影交錯,就像水中的水草
(D)月光照亮庭院,如透明的水中世界,水草形影交錯,就像庭院中的竹柏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59573
統計:A(127),B(825),C(1625),D(327),E(0)

用户評論

【用戶】黃家駒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正換了衣服準備睡覺了,忽然看到皎潔的月光,悄悄的從窗戶流進來了。對著如此的良辰美景,怎麼能睡覺呢?於是,欣欣然想出去走走。

【用戶】偽課員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b....呢?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並非」指庭中有積水而是說庭院中月光照在地上,像積水一般的透明清澈。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藻荇】30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 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當時蘇東坡夜夜賞月、賞竹柏 (B) 如果張懷民已就寢,蘇東坡就不打算出門了 (C)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夜多雨積水,以致藻荇生長 (D) 當夜蘇東坡原無意外出,但因月色迷人,故而外出散步賞月警察/一般警察/鐵路◆國文- 101 年 - 101年 佐級鐵路人員 事務管理、材料管理、運輸營業-【國文】#8446答案:D難度:簡單2. 蘇軾〈記承天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