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五歲的小明對著小華大叫:「你管我!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由此推知,小明的道德認知狀態是什麼?
(A)皮亞傑的無律階段
(B)柯柏格的習俗道德層次
(C)西門的社會訊息角色取替階段
(D)佛洛依德的自我階段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40672
統計:A(397),B(10),C(2),D(127),E(0)

用户評論

【用戶】vanesa lin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一、無律期:出生~4歲。(一)此時幼兒的認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二)物權觀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二、他律期:4歲~8歲。(一)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二)幼兒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的,便是壞的。(三)行為是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而非取決於主觀動機,如幫忙洗碗而打破碗和偷吃糖而打破碗的行為是「一樣壞」。   (結果論)三、自律階段:8歲~12歲。(一)兒童已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加以改變。(二)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如偷吃糖打破碗和幫忙洗碗而打破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結果論、動機論)(三)提出的懲罰意見與其所犯的錯誤更加貼切。

【用戶】mouse v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一、無律期:出生~4歲。(一)此時幼兒的認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二)物權觀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二、他律期:4歲~8歲。(一)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二)幼兒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的,便是壞的。(三)行為是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而非取決於主觀動機,如幫忙洗碗而打破碗和偷吃糖而打破碗的行為是「一樣壞」。   (結果論)三、自律階段:8歲~12歲。(一)兒童已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加以改變。(二)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如偷吃糖打破碗和幫忙洗碗而打破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結果論、動機論)(三)提出的懲罰意見與其所犯的錯誤更加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