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8. 「雍正元年起,以張達京為首代表的六館業戶籌募工資興建水圳,並陸續與岸裡社訂立墾約。先開水定汴,圳內之水訂為十分,八分歸張,二分灌溉蕃田;又興築樸仔籬口大埤,公圳汴內之水作十四分,每館配水兩分,二分灌溉蕃田。」請問資料所描述的為何?
(A)八堡圳
(B)曹公圳
(C)貓霧拺圳
(D)瑠公圳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歐陽無敵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葫蘆墩圳,又稱貓霧捒圳,是臺灣清領時期的重要水利工程,位於臺中市豐原區1733年(雍正十年),岸裡社第三代總土官潘敦仔欲鑿圳卻無資力,於是求助於張達京。張達京採「割地換水」方式合資興建。所謂「割地換水」意即「地權換水權」之意,張達京與潘敦氏立下字據,洽請6館業戶共同訂立割地換水墾約,即潘敦氏願將祖先傳來之土地劃界分讓抵付鑿圳之工銀,而業戶張振萬氏(張達京假擬之人因身居官職不便用真名)願投私財興公開圳,將蕃有草埔地(今之臺中市神岡區、潭子區各少部分及大雅區、北屯區、西屯區、西區、北區等)業權,割讓6館業戶(張振萬、陳周文、秦登鑑、廖朝孔、江又金、姚德心)開墾,而6館業戶出資開鑿埤圳,由朴子籬口(今之朴子口,今石岡水壩西南處一帶)築埤引大甲溪水供給灌溉。其造成之圳及今豐原圳延長有四十餘里,出資六千六百兩大銀,該工程至1734年(雍正11年)竣工,此為上埤。水圳完工後,漢田得水14分之12,蕃田得水14分之2比例分水。

【用戶】歐陽無敵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葫蘆墩圳,又稱貓霧捒圳,是臺灣清領時期的重要水利工程,位於臺中市豐原區1733年(雍正十年),岸裡社第三代總土官潘敦仔欲鑿圳卻無資力,於是求助於張達京。張達京採「割地換水」方式合資興建。所謂「割地換水」意即「地權換水權」之意,張達京與潘敦氏立下字據,洽請6館業戶共同訂立割地換水墾約,即潘敦氏願將祖先傳來之土地劃界分讓抵付鑿圳之工銀,而業戶張振萬氏(張達京假擬之人因身居官職不便用真名)願投私財興公開圳,將蕃有草埔地(今之臺中市神岡區、潭子區各少部分及大雅區、北屯區、西屯區、西區、北區等)業權,割讓6館業戶(張振萬、陳周文、秦登鑑、廖朝孔、江又金、姚德心)開墾,而6館業戶出資開鑿埤圳,由朴子籬口(今之朴子口,今石岡水壩西南處一帶)築埤引大甲溪水供給灌溉。其造成之圳及今豐原圳延長有四十餘里,出資六千六百兩大銀,該工程至1734年(雍正11年)竣工,此為上埤。水圳完工後,漢田得水14分之12,蕃田得水14分之2比例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