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某人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描寫日治時期的書中敘述:「總督府規定每月的一、八、十五日,全校都要按時參拜當地神社,學童每日到校後要向天皇肖像行禮,每天朝會升日本國旗後必須遙拜日本皇宮,並遙拜神宮,不准學童講自己的母語,一律要用『國』語交談。社會上也獎勵『國語』,還鼓勵改姓名為日本式的姓名。」這段文字所敘述的情形最可能是臺灣社會何時的情景?
(A)1874 年日軍侵台後
(B)1894 年甲午戰爭後
(C)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D)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後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不叫賭俠的陳小刀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皇民化運動(日語: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1937年至1945年期間,大日本帝國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以戰爭為目標完成戰時體制,希望讓這些族群認同日本與天皇,同化為完全的日本人。主要影響地包括琉球、臺灣、朝鮮、與滿洲等地。發起人主要有日軍軍部、右翼內閣大臣等。

【用戶】不叫賭俠的陳小刀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皇民化運動(日語: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1937年至1945年期間,大日本帝國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以戰爭為目標完成戰時體制,希望讓這些族群認同日本與天皇,同化為完全的日本人。主要影響地包括琉球、臺灣、朝鮮、與滿洲等地。發起人主要有日軍軍部、右翼內閣大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