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以期限偏好理論說明利率期間結構理論,是假設不同期間的債券是:
(A)完全替代
(B)不完全替代 
(C)完全互補 
(D)不完全互補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58703
統計:A(53),B(193),C(12),D(11),E(0)

用户評論

【用戶】一定會考上!!!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利率期間結構理論1.純粹預期理論:投資人為風險中立者,僅關心預期報酬的高低,此時不同到期日的債券為"完全替代性"。該理論主張長期利率=短期利率的平均值。2.流動性偏好說(期間偏好理論):假設投資人為風險趨避者,由於長期債券利率與通貨膨脹風險高,故投資人偏好短期債券,除非長期債券收益率足以彌補其風險,因此不同債券具"不完全替代性"。其長期利率=短期利率的平均值+流動性貼水。3.市場區隔理論:主張投資人對不同期限之債券有各自偏好,不同期限債券市場完全區隔,因此長短期利率分別由短、長期債券市場決定,彼此獨立,不同期限的債券"完全不具替代性"。

【用戶】一定會考上!!!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利率期間結構理論1.純粹預期理論:投資人為風險中立者,僅關心預期報酬的高低,此時不同到期日的債券為"完全替代性"。該理論主張長期利率=短期利率的平均值。2.流動性偏好說(期間偏好理論):假設投資人為風險趨避者,由於長期債券利率與通貨膨脹風險高,故投資人偏好短期債券,除非長期債券收益率足以彌補其風險,因此不同債券具"不完全替代性"。其長期利率=短期利率的平均值+流動性貼水。3.市場區隔理論:主張投資人對不同期限之債券有各自偏好,不同期限債券市場完全區隔,因此長短期利率分別由短、長期債券市場決定,彼此獨立,不同期限的債券"完全不具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