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摘自《莊子‧秋水》)根據莊子上述的引文,請問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河伯是在比較孔子與伯夷學識的高下
(B)河伯體認到要兼容並蓄,始能成其大
(C)「大方之家」是指道德修養極有成就的人
(D)此文寓意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69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braces (110警四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條小河注人黃河。...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X(A)河伯是在X比較孔子與伯夷學識的高下X→比喻『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曾經聽說(有人)認爲仲尼的學識少,伯夷的義行不值得看重X(B)河伯體認到要兼容並蓄X,始能成其大→體認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X(C)「大方之家」是指道德修養極有成就的人→明白大道理的人O(D)此文寓意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譯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條小河注人黃河。水流寬闊,兩岸和水中洲島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認爲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這裏。順着流水向東方行走,一直到達北海,面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改變他自得的神色,擡頭仰視着海神若嘆息說:“俗話所說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認爲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