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弟小修詩)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魂。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然予則極喜其疵處,而所謂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飾蹈襲為恨,以為未能盡脫近代文人氣習故也。」 (袁弘道〈敘小修詩〉)關於這段文字,說明最適當的是:
(A)作者認為小修不肯輕易下筆作詩,一旦下筆又往往長篇累牘,頗具抄襲
(B)作者認為一篇文章的疵處要能符合「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創作主張
(C)作者認為只要不蹈襲前人氣息,即使有寫得不好的地方,仍能以之為喜
(D)作者認為詩歌如果是越能繼承前代文人的的傳統,那就會越是文章佳處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關鍵句:然予則極喜其疵處,而所謂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