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 「如果有人說,造物者太殘酷了,偏偏要貝多芬耳聾,要米爾頓眼瞎,我卻說(那絕非幸災樂禍) :安知那不是造物者故意的安排,他怕這兩位絕世的天才受到世俗聲色的眩惑,失去了心理上那分平和與寧靜,寫不出他們的曲子與詩,這才教作曲的貝多芬耳聾,寫詩的米爾頓目盲,這只為了他們的心靈更能嘗味那分寧靜的甘美。……他們悲劇性的遭遇是真的,但那毫不妨礙他們的創作,也是事實。」(張秀亞〈談靜〉)下列選項中所引文句意涵,最能與此相互闡發的是:
(A)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
(B)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C)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
(D)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A)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左丘的眼睛瞎了,卻寫出了《國語》,形容人在艱難困苦下矢志不渝奮發圖強,用來勉勵和自勉。孫子臏腳,而論《兵法》→孫臏受了臏刑(被挖膝蓋骨)之後不能再像正常人一樣四處寫出了著名的《孫臏兵法》。用以指處於逆境而自強不息 「如果有人說,造物者太殘酷了,偏偏要貝多芬耳聾,要米爾頓眼瞎,我卻說(那絕非幸災樂禍):安知那不是造物者故意的安排,他怕這兩位絕世的天才受到世俗聲色的眩惑,失去了心理上那分平和與寧靜,寫不出他們的曲 子與詩,這才教作曲的貝多芬耳聾,寫詩的米爾頓目盲,這只為了他們的心靈更能嘗味那分寧靜的甘美。……他們悲劇性的遭遇是真的,但那毫不妨礙他們的創作,也是事實。」(張秀亞〈談靜〉)下列選項中所引文句意涵,最能與此相互闡發的是: (B)  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孟子說:「那有根源的泉水滾滾地湧出來,不分日夜的流著不停,流滿了低下的坎坑,再向前流,一直流到大海裡去;有根本來源的才能如此,就是這點可取啊! (C)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人是世界中最有靈性的物種,其心志有極多的不同。想學琴、學詩都隨自己的愛好,擅長書法,擅長作畫,各有各的專長。 (D)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良馬一天能跑千里,劣馬十天也能跑千里。語出《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比喻才智平庸的人,若能努力不懈,也能趕得上聰明的人。也作「駑馬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