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下列人物哪位不是清代曾在臺灣活動的水墨畫家?
(A)林朝英
(B)謝琯樵
(C)林覺
(D)黃慎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17778
統計:A(20),B(18),C(20),D(139),E(0)

用户評論

【用戶】wt6969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林朝英(1739年-1816年),清代臺灣府臺灣縣(今臺南市)人,字伯彥,號梅峰、又號鯨湖英, 別署一峯亭,小名夜華。善於水墨畫、雕刻及書法,因被譽為「清代臺灣唯一藝術家」。擅長鵝群體草書及運用竹葉體行楷,並將奇秀豪放的筆意鎔鑄於繪畫之中,大膽舒放用筆,與明狂逸徐渭一脈相承 謝琯樵(1811~1864) ,福建詔安人,名穎蘇,初字采山,生於清嘉慶16年(1811),卒於同治3年(1864)。出身書香世家,著有《談畫偶錄》。林覺(1796年-1850年),字鈴子,號臥雪子、眠月山人,為臺灣清治時期嘉慶、道光年間的書畫家。林覺善繪花鳥、人物、山水、走獸等題材,其人物、山林水石的繪圖筆法與題字之書體,頗有楊州八怪之一黃慎之風。鳥類則喜畫八哥、蘆鴨,其數幀蘆鴨圖被視為台灣古典繪畫之極品。林覺晚年善用禿筆及蔗粕(tsià-phoh)作畫,畫作亦是極為奇妙。

【用戶】張浩堂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黃慎:影響清代的台灣文人書畫-閩習(福建風格)

【用戶】108美術正式必上必勝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A)林朝英:清代臺灣府臺灣縣(今臺南市)人,字伯彥,號梅峰、又號鯨湖英, 別署一峯亭,小名夜華。善於水墨畫、雕刻及書法,因被譽為「清代臺灣唯一藝術家」。[1](B)謝琯樵:初名采山,又名穎蘇,以所居在琯城山下,故稱琯城山樵,後遂以琯樵為字,並以字行;又號嬾雲,別署書畫禪,福建詔安人。父聲鶴,曾以舉人官仙游縣學訓導。琯樵與諸童受業,三年而畢群經。少負奇氣,善技擊劍術,喜談兵,工詩文,精書畫,尤長於水墨蘭竹花鳥。嘗訪八閩名家高體華於榕城宜秋山館,並觀其作畫;復得飽覽石顛之豐富收藏,其藝乃大進。嗣後北遊江浙,期年而還。迨咸豐四年(1854)臺廈道徐宗幹右遷福建按察使,聘主幕府,營墨香山館優款之。七年二月臺灣兵備道...

【用戶】張浩堂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黃慎:影響清代的台灣文人書畫-閩習(福建風格)

【用戶】乳乳菜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A)林朝英:清代臺灣府臺灣縣(今臺南市)人,字伯彥,號梅峰、又號鯨湖英, 別署一峯亭,小名夜華。善於水墨畫、雕刻及書法,因被譽為「清代臺灣唯一藝術家」。[1](B)謝琯樵:初名采山,又名穎蘇,以所居在琯城山下,故稱琯城山樵,後遂以琯樵為字,並以字行;又號嬾雲,別署書畫禪,福建詔安人。父聲鶴,曾以舉人官仙游縣學訓導。琯樵與諸童受業,三年而畢群經。少負奇氣,善技擊劍術,喜談兵,工詩文,精書畫,尤長於水墨蘭竹花鳥。嘗訪八閩名家高體華於榕城宜秋山館,並觀其作畫;復得飽覽石顛之豐富收藏,其藝乃大進。嗣後北遊江浙,期年而還。迨咸豐四年(1854)臺廈道徐宗幹右遷福建按察使,聘主幕府,營墨香山館優款之。七年二月臺灣兵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