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題組:(36~48題)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36~38題:做詩人要有巨大的勇氣。詩集是票房毒藥,路人皆知,堆滿倉庫的滯銷詩集,不斷要支付租金、耗蝕成本,最經濟的辦法竟是,送進碎紙機當做廢紙處理掉。票房使出版商在出版詩集時有著從事慈善事業的光環,使詩人有被救濟的幸福感。缺乏知名度的青年詩人,期待出版詩集,無異期待一記耳光。我雖不乏出版界的朋友,卻覺得開口請對方出版詩集,簡直是謀害。在富裕的社會,要求人安貧樂道實在不近人情,但「詩窮而後工」,抑鬱固然有礙健康,貧困孤獨卻常常成就一個詩人。歷史上像王梵志這樣活潑快樂的詩人十分罕見,憂鬱孤寂似乎才是他們共通的氣質。詩人是適合寂寞的。詩人最缺乏的,恐怕也是寂寞。在臺灣社會,詩人所組成的社團自成一個擬國度,彼此之間,紛爭不斷,情況很像金庸的武俠世界。各個詩社如同各大門派,大家各據山頭,壁壘分明,頗有爭奪「武林盟主」的態勢。雖然一切的是非只能是「茶杯裡的風波」。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世界少了詩人會安靜些。現實世界中,詩人的窘狀略如波特萊爾筆下的信天翁,這種大海鳥本是雲霄的君王,「來往於暴風雨中且嗤笑弓手」,一旦流落在充滿叫罵的地上,那巨大羽翼不但妨礙行動,也使牠顯得滑稽萎弱,被水手們玩弄取樂。詩人最難堪的不是遭商品市場遺棄,而是被蠢人嘲弄。蠢人加上權勢,剛好可以形成烏雲,烏雲流行,總是遮掩星空。然則烏雲得到暫時的演出,卻無損星空的燦爛。高瞻遠矚的詩人不會汲汲於登臺表演,他可以在烏雲的幕後保持寂寞,在黑暗而高遠的蒼穹發光發亮。詩人應該減少做人情和打知名度,應酬只會傷害創作生命,他應該增加孤獨的時間,平靜面對自己,聆聽在熱鬧中聽不見的聲音,那來自心靈與智慧深處的迴響。詩人最大的美德是作好詩,不必急著當理論家,吹捧自己的作品;也不必當編年史家,趕緊把自己編進文學史裡。――改寫自焦桐〈論詩人〉
【題組】36. 文中提及波特萊爾筆下的「信天翁」,意在凸顯詩人的哪種處境?
(A)空有遠大的理想,但疏於實踐
(B)在現實中不被理解,遭人嘲弄
(C)常幻想自己有被救濟的幸福感
(D)因缺乏知名度,故須吹捧自己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5
統計:A(3),B(21),C(0),D(4),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