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下列有關血栓形成之描述,何者正確?
(A)血栓的型態與色澤與血流快慢並無直接相關性
(B)大動脈的血栓常呈紅白相間,為壞死脫落的血管內皮細胞與紅血球所構成
(C)靜脈血栓大多為阻塞性栓塞,常呈紅色血栓之型態
(D)靜脈血栓之尾端指向往往與血流方向相同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83596
統計:A(1),B(73),C(185),D(58),E(0)

用户評論

【用戶】黃珮雯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 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1. 內皮細胞和血管(血管損傷)  2.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hypercoagulability)  3. 血流動力學(停滯或湍流)◆ 血栓是血小板、纖維素和其他血液成分(例如紅血球和嗜中性細胞)組成,附於血管壁上,大部分主要是前兩者組成,因此常為蒼白;若有含大量紅血球,則呈現紅色◆ 心臟和動脈血栓:  1. 機制:血管內皮損傷 → 提供血小板附著 → 隨後纖維素加入 → 因血流快速,抑制紅血球被動併入血栓  2. 顏色:red-gray (pale thrombi) 紅灰色(蒼白血栓)  3. 大血栓往往具有從血管內皮附著點,向血流方向延伸的尾巴  4. 心臟和較大的動脈血栓通常具有由快速血流形成的疊層外觀,其特徵在於交替的血小板層,散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