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這是一個全球化時代,全球化之意涵,英國社會學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說,便是「(1)的消失」,是「相互依存」,是許多風險、災難都會產生跨國效應的時代(例如:SARS、金融風暴、氣候變遷等)—換言之,這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而如果作家的工作便是「閱讀、思考、觀察這人間世」,那麼身處此全球化效應(2)的人間,她怎可能不注意到這是一個受傷的地球,不注意到生態危機、溫室效應、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熱帶雨林消失、物種滅絕、全世界至少有十億人在飢餓線上輾轉……的課題,並深受衝擊呢?  衝擊之餘,所常想起的,遂是英國詩人鄧約翰在尚無全球化一詞的時代所寫的詩沒有人是一座島:「沒有人是一座島……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無論誰死了/都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所以,請不要問喪鐘為誰而敲,它是為你我而敲!……」  —既是一個獻身寫作的「人類」,因此在閱讀、觀察、關懷人間世之際,我乃企圖把自我認同從島民層次提升至地球村民層次;且深深期望,寫出的每個字都有(3),寄出的瓶中信,能產生美好而有意義的(4)效應。  當世界用苦難輕碰寫作者靈魂,寫作者回應的唯一歌聲,便是她企盼具有(5)效果的篇章,便是她真誠與充滿善意的作品。  所以作家的職業不是別的,我現在知道了—就是穿越失望、憂愁的迷霧,去愛這受傷的世界!  微有薄荷涼意的晨風裡,闔上漂鳥集,面對這由陽光包裝的日子,於是,我輕聲告訴自己—  今天,是妳的,自由且空白,請帶著微笑,正向運用它!(陳幸蕙 愛世界)
【題組】( )1
(A)時間
(B)距離
(C)階級
(D)語言障礙。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