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我國社會近年發生幾件重大社會矚目案件,例如殺童、隨機殺人及弒親等,其犯罪者的動機與心理狀態也多為後續審判的關鍵量刑因素,請問下列那一個症狀不是屬於精神與心智疾病的犯罪關聯因素?
(A)反社會性格
(B)思覺失調症
(C)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D)雙極情感疾患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67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堅持到最後!!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C)斯德哥爾模式: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讓—埃里克·歐森與克拉克·歐洛弗森,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內位於諾瑪姆斯托格(英語:Norrmalmstorg)廣場最大的一家信貸銀行,並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與警察僵持了130個小時後,歹徒最終投降。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4名曾經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表明並不痛恨歹徒,表達他們對歹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多加照顧的感激,並且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在案件發生後被挾持者不願意在法庭指出歹徒,在挾持案件當中被挾持者還與歹徒成為朋友。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5日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4名人質抗拒瑞典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因為在斯德哥爾摩人質挾持事件中被發現而得名。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男女皆可能有此症狀,而女性的比例比較高。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D) 屬於一種情緒障礙症,以經歷「異常高漲的快樂期、情緒亢奮期」(躁期)和「抑鬱期」(鬱期)的「情緒雙相」為特徵,各期每次持續數天到數周。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用戶】葉綾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並非正式精神疾病名詞產生: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看完整詳解

【用戶】煎魚喵

【年級】

【評論內容】本題問的是「犯罪者」的症狀,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被害者」的症狀。

【用戶】賴亭安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雙極情感疾患是憂鬱症的一種

【用戶】煎魚喵

【年級】

【評論內容】本題問的是「犯罪者」的症狀,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被害者」的症狀。

【用戶】賴亭安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雙極情感疾患是憂鬱症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