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中國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以利用外國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改革,轉軌為市場經濟的新試驗。」請問上述資料應是描述下列哪一個時期的中國大陸情況?
(A)1960年
(B)1970年
(C)1980年
(D)1990年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68464
統計:A(5),B(30),C(248),D(5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五代對江南的開發

用户評論

【用戶】黃青青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中國大陸前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說服鄧小平創建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標誌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的法律授權。1970年代,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之初,在缺少對外經濟交往經驗,設立經濟特區為國內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擴大對外經濟交流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一開始全部位在東南邊廣東省區域裡及廈門市區域裡、後來漸漸擴大到全國各地。中國現有的下列6個經濟特區:1.廣東省的深圳市2.廣東省的珠海市3.廣東省的汕頭市4.福建省的廈門市5.海南省的海南島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什,此外深圳、珠海、廈門三地,由於接近港澳台,故三地口岸擁有出入境控管的機能,並實施港澳個人遊、小三通等跨境觀光與交通活動。

【用戶】林安安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1976年,毛澤東去世。鄧小平從1979年開始推動改革開放,在東南沿海的深圳、廈門等地,設置「經濟特區」。

【用戶】黃青青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中國大陸前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說服鄧小平創建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標誌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的法律授權。1970年代,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之初,在缺少對外經濟交往經驗,設立經濟特區為國內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擴大對外經濟交流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一開始全.....

【用戶】林安安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1976年,毛澤東去世。鄧小平從1979年開始推動改革開放,在東南沿海的深圳、廈門等地,設置「經濟特區」。

【用戶】黃青青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中國大陸前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說服鄧小平創建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標誌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的法律授權。1970年代,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之初,在缺少對外經濟交往經驗,設立經濟特區為國內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擴大對外經濟交流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一開始全.....看完整詳解

【用戶】林安安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1976年,毛澤東去世。鄧小平從1979年開始推動改革開放,在東南沿海的深圳、廈門等地,設置「經濟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