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乙】《失去的暴龍與青蛙》 王溢嘉知名的科學史學家及古生物學家高爾德(S.J.Gould),當他五歲時,父親帶他到紐約的「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參觀,他第一次看到暴龍(最大的肉食恐龍)的骨骼化石。那令人心驚、目眩、神往的巨大與壯麗,使得小小的高爾德興奮地告訴父親說,他以後就要研究這個。多年以後,高爾德心裡懷著美麗的回憶,也許還有一絲模糊的期許,帶著自己的兒子走進同一間博物館,兒子終於也看到了那依然屹立在那裡的暴龍的骨骼化石,他聳聳肩說:「我知道,這是暴龍,我在電視上已經看過好幾百次了!」他沒有什麼新鮮感,更不必說驚奇感了。我是在鄉下長大的,未讀小學之前,就用空手活捉過麻雀、土虱、鱔魚等。最得意的是在夏天的傍晚,洗完澡擦上爽身粉,帶著用蚯蚓做的釣餌和長布袋,獨自一人走向田野,在縱橫的阡陌和溝邊的濮上釣青蛙。我將上鈎的青蛙裝進長布袋,直到天黑才循著原路回家。母親拿出一個棗紅色的甕子,我興奮地將青蛙從長布袋抓進甕子裡,隔天,母親就將那些青蛙煮來吃,或清燉或紅燒,收穫的甘美滋味至今難忘。多年以後,我也在心裡懷著美麗的回憶,以及一絲模糊的期許,到鄉間度假,並教我的兒子釣青蛙。原本興沖沖的他,在挖蚯蚓準備釣餌的過程中,就開始顯得不耐;走到田間,伸出釣竿上下抖動(青蛙只能看到在躍動的獵物),好一段時間,發現青蛙並未像打開書本或電視般立刻「出現」,竟至怒形於色。兒子很快就放棄了,結果變成我獨自在重溫舊夢。環境與經驗默默塑造一個人。每一個時代、每一個角落裡的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心跡路痕,當他在人生的旅次駐足回首時,總會追憶起一些他認為美好的、值得珍惜的、甚至是對自己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經驗。他想重現它並與人分享,但往往發現,那種甘美的滋味只有他那一代、甚至只有他一個人才能體會。社會與生活環境的巨變,使得父代與子代間幾乎擁有不同的「心靈生態」,高爾德無法在他兒子的心中重現「暴龍」的驚奇,我也無法在兒子的心中再顯那「青蛙」的溫馨。暴龍與青蛙已永遠消失了,子代的心靈中已別有洞天。很顯然的,令人回味的不是城市或鄉村,也不是暴龍與青蛙,而是童年的清純與新奇,因追憶之迴光,對它們美麗的返照。現代的孩子雖失去了暴龍與青蛙,但另有他們的「暴龍」與「青蛙」,也許是「ET」與「太空梭」吧!《煮飯花:溫馨的親情小品選集》
【題組】3.( )作者認為是什麼使得每一個時代、每一個角落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跡路痕?
(A)環境與經驗
(B)教育與省思
(C)貧窮與富裕
(D)城市與鄉村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