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2.吳老師讓資優班學生進行下列三項學習與思考活動:甲、說明司馬遷寫作史記的用意;乙、撰寫一個關於蝴蝶生態的計畫;丙、檢查畢氏定理計算結果與該定理的一致性。這分別是哪三項認知歷程向度之應用?
(A)分析、創造、評鑑
(B)分析、評鑑、理解
(C)應用、創造、分析
(D)應用、評鑑、創造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2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ami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42.吳老師讓資優班學生進行下列三項學習與思考活動:甲、說明司馬遷寫作史記的用意;乙、撰寫一個關於蝴蝶生態的計畫;丙、檢查畢氏定理計算結果與該定理的一致性。這分別是哪三項認知歷程向度之應用?(A)分析、創造、評鑑 (B)分析、評鑑、理解(C)應用、創造、分析 (D)應用、評鑑、創造這題我是先從乙來判斷為創造所以刪掉BD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甲、說明司馬遷寫作史記的用意;→分析→(四)分析(Analyze):牽涉分解材料成局部,指出局部之間與對整體結構的關聯。包括:1.辨別。2.組織。3.歸因。乙、撰寫一個關於蝴蝶生態 的計畫;→創造→(六)創造(Create):涉及將各個元素組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且具功能的整體。包括:1.產生。2.計畫。3.製作。丙、檢查畢氏定理計算結果與該定理的一致性。→評鑑→(五)評鑑(Evaluate):根據規準(criteria)和標準(standards)作判斷。包括:1.檢查。2.評論。二、認知歷程向度(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認知歷程向度由原來單一向度的分類表轉化而來,除了另立知識向度,原有類別名稱的名詞特性也轉換成動詞,以強調認知歷程的漸增複雜性階層概念,目的促進學生保留和遷移所得的知識。此向度分成六大類(Anderson、Krathwohl、Airasian、Cruikshank、Mayer、Pintrich、Raths和Wittrock在2001年修訂),其中記憶與學習保留(retention)有關,其餘五者和學習遷移(transfer)有關。(一)記憶(Remember):是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包括:1.再認。2.回憶。(二)了解(Understand):從教學訊息中創造意義;建立所學新知識與舊經驗的連結。包括:1.詮釋。2.舉例。3.分類。4.摘要。5.推論。6.比較。7.解釋。(三)應用(Apply):牽涉使用程序(步驟)來執行作業或解決問題,與程序知識緊密結合。包括:1.執行。2.實行。(四)分析(Analyze):牽涉分解材料成局部,指出局部之間與對整體結構的關聯。包括:1.辨別。2.組織。3.歸因。(五)評鑑(Evaluate):根據規準(criteria)和標準(standards)作判斷。包括:1.檢查。2.評論。(六)創造(Create):涉及將各個元素組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且具功能的整體。包括:1.產生。2.計畫。3.製作。https://blog.xuite.net/kc6191/study/1589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