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 附表為日治時期臺灣學齡兒童接受初等教育的比率表。1943年,臺籍學童的就學率大增是跟政府的哪一項政策有密切相關?


(A)取消公學校與小學校的名稱,統稱為國民學校 
(B)開始實施國民義務教育
(C)延長國民義務教育至九年 
(D)實施『日臺合一』『日臺共學』政策。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B)開始實施國民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初等教育)1895年7月14日台灣總督府第一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執掌台灣教育事務。他在《設置台灣公學校意見》一文中,建議台灣總督府於台灣實施當時日本尚未實施的兒童義務教育。1943年4月1日正式實施六年制義務初等教育。台灣籍兒童的初等教育普及率成長相當緩慢,直到強制義務教育實施後才快速成長。在強制義務教育的實施下,1944年的台灣,國民學校共有944間,學生人數達87萬6000餘人(含女學童),台籍學童就學率為71.17%,日籍則高達九成。遠高於當時世界的平均水平。

【用戶】nomi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B)將鴉片列為專賣,吸食者需有許可證才可購買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馬關條約時,伊籐博文即在場表示「我國日後領臺,必禁鴉片」。唯實際接收後考量吸食人口眾多,將原先「嚴禁」政策放緩為「漸禁」。1897年1月21日台灣鴉片令公布,總督府採用了鴉片專賣與發行鴉片證的漸進根除方式。在禁止民間販售與控制人數的雙重措施下,根據1900年的的調查,有169,064名鴉片菸癮患者(佔總人口6.3%),1921年,則減少為45832人(1.3%),也確實限制了鴉片的毒害。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開始實施國民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初等教育)1895年7月14日台灣總督府第一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執掌台灣教育事務。他在《設置台灣公學校意見》一文中,建議台灣總督府於台灣實施當時日本尚未實施的兒童義務教育。1943年4月1日正式實施六年制義務初等教育。台灣籍兒童的初等教育普及率成長相當緩慢,直到強制義務教育實施後才快速成長。在強制義務教育的實施下,1944年的台灣,國民學校共有944間,學生人數達87萬6000餘人(含女學童),台籍學童就學率為71.17%,日籍則高達九成。遠高於當時世界的平均水平。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將鴉片列為專賣,吸食者需有許可證才可購買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馬關條約時,伊籐博文即在場表示「我國日後領臺,必禁鴉片」。唯實際接收後考量吸食人口眾多,將原先「嚴禁」政策放緩為「漸禁」。1897年1月21日台灣鴉片令公布,總督府採用了鴉片專賣與發行鴉片證的漸進根除方式。在禁止民間販售與控制人數的雙重措施下,根據1900年的的調查,有169,064名鴉片菸癮患者(佔總人口6.3%),1921年,則減少為45832人(1.3%),也確實限制了鴉片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