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閱讀下列二段引文,回答問題。甲、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眾謂孫必振:「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孫既登舟,回視,則前舟覆矣。(蒲松齡《聊齋誌異・孫必振》)乙、邑人某,佻達無賴,偶游村外,見少婦乘馬來,謂同游者曰:「我能令其一笑。」眾未深信,約賭作筵。某遽奔去,出馬前,連聲譁曰:「我要死!……」因於牆頭抽粱(粱:高粱莖)一本,橫尺許,解帶挂其上,引頸作縊狀。婦果過而哂之,眾亦粲然。婦去既遠,某猶不動,眾益笑之。近視,則舌出目瞑,而氣真絕矣。粱本自經,豈不奇哉!是可以為儇薄之戒。(蒲松齡《聊齋誌異・戲縊》)
【題組】29( )最能凸顯以上二段引文描寫上共同特色的選項是: 
(A)人物 
(B)對話 
(C)情節 
(D)場景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2),D(2),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