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 依據文意,敘述恰當的是: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A)秦昭王因與趙王情誼深厚,所以願意以十五城交換和氏璧
(B)趙王面對易璧之事猶豫不決,因此須與廉頗諸大臣商議
(C)燕王願意與繆賢結交為友,是因為欣賞他忠君愛國
(D)繆賢聽從藺相如建議,肉袒請罪,因此獲得赦免
(E)藺相如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因此繆賢舉薦他出使秦國

參考答案

答案:B,D,E
難度:適中0.52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何庭瑜Ting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D)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B)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E)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

【用戶】梨子015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 秦昭王是因想要得到和氏璧,故提出以十五城交換和氏璧的要求,並非與趙王情誼深厚。(C) 燕王所以願意與繆賢結交為友,是因趙強燕弱,而繆賢為趙王的重臣,並非欣賞他忠君愛國。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 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 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 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史記‧廉頗藺 相如列傳》)

【用戶】阿泥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翻譯: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覆秦國的人,又找不到。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麼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麼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裏。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倖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爲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