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有鄙人始事孔子者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野人大說,相謂曰:「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嚮之人?」解馬而與之。說如此其無方也而猶行,外物豈可必哉?(《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這段文字闡述說服別人時最重要的是:
(A)共同的語境與思維模式
(B)正確的語法與形式邏輯
(C)高明的語言藝術與技巧
(D)真誠的情感與理性態度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10417
統計:A(49),B(9),C(17),D(21),E(0)

用户評論

【用戶】Bear-Ju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翻譯:孔子走(累)在路上休息,馬逃脫了束縛,吃了別人的莊稼,農民把馬牽去了。子貢請求去說服那農民,什麼話都說了,那農民不理他那套。有個剛剛跟隨孔子學習的粗俗的人,說:“請讓我去說服他。”便對那農民說:“您不是在東海種地,我不是在西海種地,我的馬怎麼可能會不吃你的莊稼呢?”那農民很開心,對他說:“說話都像你這麼善辯(就好了),怎麼能想剛剛那個人那樣!”解開馬的韁繩就給了他。網址: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wenshangxi/11324.html&prev=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