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 鄉土文學的興起,對知識分子所代表的涵意,下列何者錯誤? 
(A)厭倦中國文化 
(B)反省臺灣困境 
(C)關懷臺灣的現實環境 
(D)重視鄉土情感。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86275
統計:A(35),B(2),C(2),D(10),E(0)

用户評論

【用戶】蘇建宇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在國民黨統治台灣以後,其所大力推銷的所謂反共文學和中國舊文學,在威權統治的政治結構之下,就一直是台灣文壇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以描寫鄉村生活的鄉土文學,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也就一直處於文壇的末流,其風格是質樸和寫實,但相對上缺乏批判精神

【用戶】蘇建宇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在國民黨統治台灣以後,其所大力推銷的所謂反共文學和中國舊文學,在威權統治的政治結構之下,就一直是台灣文壇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以描寫鄉村生活的鄉土文學,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也就一直處於文壇的末流,其風格是質樸和寫實,但相對上缺乏批判精神

【用戶】蘇建宇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在國民黨統治台灣以後,其所大力推銷的所謂反共文學和中國舊文學,在威權統治的政治結構之下,就一直是台灣文壇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以描寫鄉村生活的鄉土文學,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也就一直處於文壇的末流,其風格是質樸和寫實,但相對上缺乏批判精神

【用戶】蘇建宇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在國民黨統治台灣以後,其所大力推銷的所謂反共文學和中國舊文學,在威權統治的政治結構之下,就一直是台灣文壇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以描寫鄉村生活的鄉土文學,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也就一直處於文壇的末流,其風格是質樸和寫實,但相對上缺乏批判精神

【用戶】張文炫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知識分子用民眾,農人,婦女等.....看...

【用戶】蘇建宇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在國民黨統治台灣以後,其所大力推銷的所謂反共文學和中國舊文學,在威權統治的政治結構之下,就一直是台灣文壇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以描寫鄉村生活的鄉土文學,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也就一直處於文壇的末流,其風格是質樸和寫實,但相對上缺乏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