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3.比特幣區塊鏈中引入「經濟誘因」模型理論,內容為下列何者?
(A)下載軟體,即可獲得比特幣
(B)擔任礦工,即可獲得比特幣
(C)持有比特幣,持有的時間愈久,生的利息愈多
(D)擔任礦工,並搶得記帳權,將可獲得一批新發行的比特幣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84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林宇仁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全球比特幣的交易紀錄,大約每十分鐘需要被打包記帳一次,並且寫進一個區塊當中,打包後就要廣播給全球節點進行同步的動作。至於比特幣的金融系統,由誰負責打包出塊來記帳?當初比特幣的創始發明者中本聰是這樣設計的:透過獎勵機制,看哪一個礦工(Miner)解出一道難解的數學題,誰就負責記帳,並且獲得新一批發行出來的比特幣作為獎勵報酬。換言之,礦工的責任就是記帳,打包出塊,但是誰能夠打包出塊來幫大家記帳呢?這個權利就交給所有礦工自行去競爭,所以俗稱的「挖礦」就是礦工在搶這個記帳權。誰搶到記帳權,誰就負責將十分鐘內的交易紀錄打包成一個區塊、鎧上時間戳記(Timestamp),並且廣播給所有全球的節點知道。由於比特幣愈來愈有價值,因此吸引了眾多人馬投入搶記帳權,也就是投入挖礦的行列,挖礦是比誰運算得快,誰就搶得記帳權,也就獲得新的比特幣,因此產業界開始研發高效的運算機器來挖礦,這類機器就稱為「礦機」(Bitcoin mining ma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