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6 發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人是:
(A)凱因斯(J. Keynes)
(B)顧志耐(S. Kuznets)
(C)弗利德曼(M. Friedman)
(D)格萊興(T. Gresham)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04511
統計:A(5),B(3),C(5),D(107),E(0)

用户評論

【用戶】Schein_地特三等上榜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D)劣幣驅逐良幣(英語: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也稱作格雷欣法則或格勒善定律(Gresham's Law),是一個經濟學定律。托馬斯·格雷欣為16世紀的英國伊麗莎白鑄幣局長,格雷欣觀察到,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的貨幣(undebased money,貴金屬含量高),在市面使用成色低的貨幣(debased money)進行市場交易,而使得在民間流通的大多為劣幣,良幣則較少見於世,此定理也被廣泛用於非經濟學的層面。(B)顧志耐有「國民所得之父」之稱。顧志耐曲線(KuznetsCurve , KC),又名「倒U假說」,由194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 西蒙.顧志耐(Simon Kuznets)所提出:一國的國民貧富差距隨經濟成長所形成的倒U型曲線。在經濟發展之初,當國民人均收入從最低上升...

【用戶】Schein_地特三等上榜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D)劣幣驅逐良幣(英語: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也稱作格雷欣法則或格勒善定律(Gresham's Law),是一個經濟學定律。托馬斯·格雷欣為16世紀的英國伊麗莎白鑄幣局長,格雷欣觀察到,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的貨幣(undebased money,貴金屬含量高),在市面使用成色低的貨幣(debased money)進行市場交易,而使得在民間流通的大多為劣幣,良幣則較少見於世,此定理也被廣泛用於非經濟學的層面。(B)顧志耐有「國民所得之父」之稱。顧志耐曲線(KuznetsCurve , KC),又名「倒U假說」,由194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 西蒙.顧志耐(Simon Kuznets)所提出:一國的國民貧富差距隨經濟成長所形成的倒U型曲線。在經濟發展之初,當國民人均收入從最低上升...

【用戶】Schein_地特三等上榜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D)劣幣驅逐良幣(英語: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也稱作格雷欣法則或格勒善定律(Gresham's Law),是一個經濟學定律。托馬斯·格雷欣為16世紀的英國伊麗莎白鑄幣局長,格雷欣觀察到,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的貨幣(undebased money,貴金屬含量高),在市面使用成色低的貨幣(debased money)進行市場交易,而使得在民間流通的大多為劣幣,良幣則較少見於世,此定理也被廣泛用於非經濟學的層面。(B)顧志耐有「國民所得之父」之稱。顧志耐曲線(KuznetsCurve , KC),又名「倒U假說」,由194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 西蒙.顧志耐(Simon Kuznets)所提出:一國的國民貧富差距隨經濟成長所形成的倒U型曲線。在經濟發展之初,當國民人均收入從最低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