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文史工作者指出:「早期鹿港約有60個隘門,現僅存的一座隘門在後車巷,上方寫著『門迎後車』 ,建於1830年,今為縣定古蹟。」請問:早期鹿港隘門的遺蹟,見證了下列何項史實?
(A)漢原衝突
(B)械鬥頻繁
(C)外患頻傳
(D)倭寇出沒。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Cypress Chou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引用出處:http://siro.moe.edu.tw/teach/pdf/soc/b704.pdf 清代早期為預防漢人與原住民的族群的衝突劃有「土牛紅藍界線地圖」做為界線,「線內」是漢人和平埔族的生活圈,「線外」則屬於山地原住民的生活領域,不得互相侵犯,清代,命人堆砌土壘,在山區出入口設立隘門,派平埔族屯丁守隘。洪英聖《臺北縣地名探索》一書中,從乾隆中期《臺灣輿圖》「土牛紅藍界線地圖」中發現,土城位居大漢溪東岸河床沖積帶,東半壁為山區,是典型的山區與平地交界帶,故被劃入「土牛紅藍界線地圖」,清乾隆年的劃分「土牛線」主要在防止漢人侵墾及防範山區原住民出草殺害漢人。土城位於平地與山區的交界帶,界線用土石堆成一座牆,宛如土造的城牆故稱「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