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32 為題組,請閱讀下文後,回答 23-25 題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小國寡民〉)

【題組】31. 依據上文,關於甲、乙兩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甲文桃花源的居民為漢朝人
(B)乙文小國寡民的居民安土重遷,所以不隨意搬家
(C)小國寡民結繩記事是因為造紙術尚未發明
(D)兩文所描述的世界雖與世隔絕,但皆有無心之人闖入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崔家銜

【年級】

【評論內容】(A)甲文中桃花源的居民是漢朝人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