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齊景公游於牛山之上,而北望齊曰:「美哉國乎!鬱鬱泰山,使古而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國子、高子曰:「然。臣賴君之賜,疏食惡肉,可得而食也;駑馬柴車,可得而乘也。且猶不欲死,況君乎?」俯泣。晏子曰:「樂哉!今日嬰之游也。見怯君一,而諛臣二。使古而無死者,則太公至今猶存,吾君方將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慚,而舉觴自罰,因罰二臣。《韓詵外傳〃齊景公游於牛山之上》注:1去此而何之:意謂離開這裡後,要前往那裡呢?2被:音ㄆㄧ,通「披」,穿。3畎畝:指田畝。4因:順便。
【題組】22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齊景公態度轉變的歷程?
(A)悲天憫人→豁然開朗
(B)貪生怕死→認錯悔改
(C)懷憂喪志→一蹶不振
(D)尋歡作樂→不知悔改。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