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下列哪個選項的詮釋最適合?
(A) 執政者應有悲天憫人的心理。
(B) 德行的修養首在實踐。
(C) 以孝行仁,天下大治。
(D) 修己而後治人,此內聖外王之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Blue Chip

【年級】博二下

【評論內容】古代那些要想弘揚光明正大品德於天下的人都起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而外,所以(D) 正確。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翻譯: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 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