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關於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的說明,何者正確?
(A) 以障礙置於疾病結果的醫學觀點為核心
(B) 目前國內仍屬於試行階段,預計 108 年全面實施
(C) 鑑定結果將身心障礙者分為 10 大類
(D) 重視障礙對個人從事活動的能力與參與情形的評估結果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21053
統計:A(11),B(14),C(5),D(350),E(0)

用户評論

【用戶】vanesa lin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A)當我們看見「障礙」不再是靜態的,而是ICF所採用的互動觀點,表示從此身心障礙狀況從不會改變轉為會變動的觀點,而以1424個編碼(code)呈現健康狀況,不再僅依疾病名稱、身心障礙「類別」去假設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功能的失能狀況,而是轉為把人放回到其日常生活的背景因素,探究產生身心障礙的「過程」,認識到原來失能狀況不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就會發現ICF的理論已超越了身心障礙分類邏輯,避免僅以醫學定義(如身體損傷程度:視力值、分貝、IQ、DSM-IV…),與行政定義(如補助資格:身心障礙等級為中度或重度以上)上一系列等級的建構,而重視身處障礙情境的當事人,他自己的個人生活計畫,並依此進行持續性的需求評估,提供符合台灣住民「活的像個人」之服務與/或補助。(B)101年7月11日起實施新制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制度(C)鑑定結果將身心障礙者分為 8大類

【用戶】Yhs3134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B)101年7月11日起實施新制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制度(C)鑑定結果將身心障礙者分為 8大類

【用戶】mouse v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A)當我們看見「障礙」不再是靜態的,而是ICF所採用的互動觀點,表示從此身心障礙狀況從不會改變轉為會變動的觀點,而以1424個編碼(code)呈現健康狀況,不再僅依疾病名稱、身心障礙「類別」去假設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功能的失能狀況,而是轉為把人放回到其日常生活的背景因素,探究產生身心障礙的「過程」,認識到原來失能狀況不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就會發現ICF的理論已超越了身心障礙分類邏輯,避免僅以醫學定義(如身體損傷程度:視力值、分貝、IQ、DSM-IV…),與行政定義(如補助資格:身心障礙等級為中度或重度以上)上一系列等級的建構,而重視身處障礙情境的當事人,他自己的個人生活計畫,並依此進行持續性的需求評估,提供符合台灣住民「活的像個人」之服務與/或補助。(B)101年7月11日起實施新制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制度(C)鑑定結果將身心障礙者分為 8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