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 )《典論.論文》:「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作者認為的「目前之務」、「千載之功」所指為何 
(A)謀富貴、避貧賤/著述之事 
(B)享受逸樂/功業盛名
(C)珍惜光陰/垂名千秋 
(D)著述創作/戰功彪炳。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81818
統計:A(10),B(4),C(21),D(12),E(0)

用户評論

【用戶】周君君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全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翻譯"  文章是治國的大業,可以永垂不朽的美事。人的壽命總有結束的時候,榮華享樂也只限於自身,這兩項都有必然到達終結的時候,不像文章可以無窮地流傳下去。所以古代的作家,把生命寄託在文章上,把自己的情意表現在作品裏,不必藉著優秀史官的記載,也不必依託權貴的勢力,聲名自然能流傳到後世,所以,周文王在被囚禁時仍推演周易,周公在顯貴時,仍制訂周禮;並不因為在困苦之中就不努力著作,也不因為處在安樂之中就改變了著作的心志,就是這樣,所以古人看輕徑尺的璧玉而重硯一寸的光陰,怕的是虛度時間啊!可是一般人往往不肯努力,貧賤時就害怕遭受飢餓寒冷,富貴時就流連於安逸享樂,於是只知營求眼前的事物,卻忘掉了可以千載不朽的事功。"

【用戶】Cash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於是只知營求眼前的事物,卻忘掉了可以千載不朽的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