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2.對於職場行為是否合乎德性的判斷,因理論觀點不同,而有不同的著重點。A主管強調依結果來判斷,不需瞭解行為過程,但B主管則強調決策過程比決策結果重要。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A主管傾向目的論(teleology);B主管傾向道義論(deontology)
(B)A主管傾向道義論(deontology);B主管傾向相對論(relativism)
(C)A主管傾向相對論(relativism));B主管傾向道義論(deontology)
(D)A主管傾向道義論(deontology);B主管傾向目的論(teleology)。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42593
統計:A(91),B(6),C(6),D(5),E(0)

用户評論

【用戶】wefongsoft

【年級】

【評論內容】A主管傾向目的論(teleology);B主管傾向道義論(deontology) 倫理學是分析、評價並發展規範的道德標準,以處理各種道德問題。倫理學涉及到該行為的反省的評價或處置的。也就是說,倫理學的重點在於進行「反思」行為的標準與規範。規範倫理學中的學說主要有三:(1)道義論(deontology):行為的正當與否在於注重行為本身或行為背景,是實質的義務論倫理學;如果在於某一邏輯關係上則是形式的義務論倫理學。(2)目的論(teleology):注重行為目的與結果。(3)契約論(Contractualism):否認人類有「內在價值」,所有的價值都只是他在市場上或他人認定下的價值。

【用戶】wefongsoft

【年級】

【評論內容】A主管傾向目的論(teleology);B主管傾向道義論(deontology) 倫理學是分析、評價並發展規範的道德標準,以處理各種道德問題。倫理學涉及到該行為的反省的評價或處置的。也就是說,倫理學的重點在於進行「反思」行為的標準與規範。規範倫理學中的學說主要有三:(1)道義論(deontology):行為的正當與否在於注重行為本身或行為背景,是實質的義務論倫理學;如果在於某一邏輯關係上則是形式的義務論倫理學。(2)目的論(teleology):注重行為目的與結果。(3)契約論(Contractualism):否認人類有「內在價值」,所有的價值都只是他在市場上或他人認定下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