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3-44為題組,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北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題組】43.對王昌齡這兩首詩的賞析,以下何者為是?
(A)秦月、漢關,拉開時間與空間的寬廣度;內蘊卻是歷代征戰不止的辛酸。
(B)「不教」「不破」兩句,透露的是一種主觀期待與客觀事實有落差的無奈。
(C)「未還、不還」二詞,顯示了將士們對於命運未卜的倉皇。
(D)「但使」一句,是在向朝廷暗示應該派更驍勇善戰將領的憤懣。

參考答案

答案:A,B,C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1),B(1),C(1),D(1),E(0)

用户評論

【用戶】王語檣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直接抒發了邊防士卒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只要有衛青李廣那樣的名將,敵人的馬隊就不會度過陰山。這兩句寫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說:由於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徵人不還的局面。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他們內心激情的直接表白。這裏化用了樓蘭的典故。漢代樓蘭國王與匈奴勾結,屢次攔截殺害漢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前往樓蘭,智取樓蘭國王之首級勝利歸來,掃除了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障礙。這裏借指吐蕃和突厥貴族的當權者。詩中所寫的將士,並無久戰思歸的厭戰情緒,爲了捍衛家國的安全,他們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毅然地表示在大敵當前要繼續奮戰到底。想請問不破樓蘭終不還哪裡有主觀期待與客觀事實有落差?  是因為他們想要殺突厥 但終究無法殺掉嗎?

【用戶】王語檣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直接抒發了邊防士卒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只要有衛青李廣那樣的名將,敵人的馬隊就不會度過陰山。這兩句寫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說:由於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徵人不還的局面。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他們內心激情的直接表白。這裏化用了樓蘭的典故。漢代樓蘭國王與匈奴勾結,屢次攔截殺害漢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前往樓蘭,智取樓蘭國王之首級勝利歸來,掃除了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障礙。這裏借指吐蕃和突厥貴族的當權者。詩中所寫的將士,並無久戰思歸的厭戰情緒,爲了捍衛家國的安全,他們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毅然地表示在大敵當前要繼續奮戰到底。想請問不破樓蘭終不還哪裡有主觀期待與客觀事實有落差?  是因為他們想要殺突厥 但終究無法殺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