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常是詩人自我形象的投影。陶潛〈飲酒〉之四:「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歛翮遙來歸。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詩中所表達的詩人經歷與心情,與下列何者無關?
(A)歸隱的選擇 
(B)鴻圖的嚮往 
(C)世路的徬徨 
(D)內心的孤獨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02101
統計:A(286),B(1704),C(117),D(14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酒&酒器的用語名稱、借代、陶潛集

用户評論

【用戶】積極正向,奮發向上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本詩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鳥的失群離所至托身孤松來暗喻自己從誤落塵網到歸隱田居的過程,由此表明了自己對現實的不滿與對遠離塵囂的田園生活的歌頌。 以上擷取知識家部分內容,詳細內容請參閱YAHOO知識家。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32606674

【用戶】Shauwenw Wu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黃昏時分,一隻離群的鳥還在獨自飛翔,它形單影隻,棲棲惶惶,疑懼不安地在天際徘徊,始終找不到可以棲止休息的地方,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它的啼聲也越來越悲涼感傷。在它那淒厲的叫聲中可以聽到思慕清深高遠之地的理想,它飛來飛去卻無處可依。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樹,於是收起翅膀,從遼遠的地方來此棲息。在強勁的暴風下本不會有茂盛的樹林,唯獨孤松的濃蔭卻永不衰敗。我有了如此理想的托身之所,我將永遠固守,不再離去了。

【用戶】Shauwenw Wu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黃昏時分,一隻離群的鳥還在獨自飛翔,它形單影隻,棲棲惶惶,疑懼不安地在天際徘徊,始終找不到可以棲止休息的地方,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它的啼聲也越來越悲涼感傷。在它那淒厲的叫聲中可以聽到思慕清深高遠之地.....

【用戶】吳佩芳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101年 - 101年 - 地特三等#9336 #9336 --7題 選項ABC後面接有贅字應予刪除

【用戶】Shauwenw Wu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黃昏時分,一隻離群的鳥還在獨自飛翔,它形單影隻,棲棲惶惶,疑懼不安地在天際徘徊,始終找不到可以棲止休息的地方,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它的啼聲也越來越悲涼感傷。在它那淒厲的叫聲中可以聽到思慕清深高遠之地.....看完整詳解

【用戶】檔案室三色貓在雞蛋花下吃孔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本詩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鳥的失群離所至...

【用戶】吳佩芳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101年 - 101年 - 地特三等#9336 #9336 --7題 選項ABC後面接有贅字應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