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 下列有關從工業革命到慈善組織會社的歷史發展歷程,何者錯誤?
(A)在中世紀以前西方基督教社會裡,救濟貧民的工作主要由教會來承擔
(B) 1601 年伊莉莎白女王公布的濟貧法,為今日社會福利的直接源頭
(C) 1782 年通過「史賓漢蘭制」,鼓勵組成濟貧工會並恢復院外救濟方式
(D)「史賓漢蘭制」也實施普及的食物量表,以家庭維持基本生計所需麵包價格為基準,來救濟貧民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7377
統計:A(4),B(17),C(35),D(5),E(0)

用户評論

【用戶】ya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1883年湯恩比病逝,享年31歲。湯恩比病逝的隔年,巴涅特夫婦在牛津設立一個委員會,為「東倫敦地區大學睦鄰運動」(University Settlement in East London)募款,並號召大學知識份子投入睦鄰組織運動,劍橋大學馬上跟進支援,於是「大學睦鄰運動」正式成形。同年,即1884年,該委員會於東倫敦區的Commercial Street正式成立睦鄰組織服務中心,並取名為「湯恩比館」(Toynbee Hall)

【用戶】考試Zz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1782年 「季爾伯特法案」鼓勵組成濟貧工會並恢復院外救濟方式1795年 才是通過「史賓漢蘭制」,貧窮線(維持基本生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