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吾非斯人之徒而與誰與」,「斯人之徒」指
(A)世人
(B)長沮桀溺
(C)避士之士
(D)避人之士。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67601
統計:A(236),B(117),C(132),D(68),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子路向隱者問津,長沮卻回答「是知津矣」。長沮如此回答的語氣是: (A)讚美的  (B)責備的  (C)輕佻的  (D)嘲諷的  長沮、桀溺對於孔子的看法是: (A)孔子雖汲汲於仕途,但心中同樣渴望歸隱山林 (B)孔子自以為能改善混亂的世局,實則無力改變 (C)孔子打著救世的招牌招攬弟子,實為欺世盜名 (D)孔子與弟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故不足效法  【解析】由桀溺所言「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一段,可見其對孔子周遊列國的作法,表示了消極的態度。  下列敘述,何者不符合孔子的觀點? (A)道家之流甘與鳥獸為伍,與禽獸無別 (B)不能茍同道家之流逃避對人群的責任 (C)世衰道微,儒者...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  【語譯】長沮和桀溺,兩人一起在田裡耕作。孔子從楚國到蔡國,叫子路去問他們過河的渡口在哪裡。長沮問子路說:「那車上拉著韁繩的人是誰?」子路答道:「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解析】 1 耦:並耕。 2 問津:探問渡口的地點。 3 滔滔:紛亂貌。 4 誰以易之:誰能改變這種世局。 5 辟人之士:逃避惡人的人,指孔子。辟,通「避」。 6 辟世之士:逃避世事的人,桀溺自稱。 7 耰:覆土播種。 8 憮然:悵惘失意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