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衝突理論學者抨擊現代學校教育,認為其中存在許多不平等的問題。請問以下四個選項,何者不是衝突理論學者的主張?
(A)個人的社會階級係依其智能與社會貢獻之高低而定,學校教育的目的即在培養不同社會階級的個體
(B)學校課程隱藏著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教育目的反映資產階級的興趣,因此學校是在協助資本主義進行統治
(C)學生成績評量的等級和學生家庭社會地位相互呼應,學校教育的結果即在繼續複製上一代的社會階級
(D)學校教育被統治階級所支配,學校功能是再製文化資本,因此出身高社經家庭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容易成功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66803
統計:A(423),B(21),C(23),D(21),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衝突理論學派:從對立衝突、變遷、強制的角度來分析社會問題。l  對立與衝突l  變遷l  強制:採取強制的手段迫使其他團體與之合作,而暫時維持社會的穩定與秩序。l  「再製」「符應」「抗拒」「衝突」l  馬克思,階級鬥爭論,經濟結構可決定社會生活的各層面,並且是產生革命與衝突的原動力;工人必須組織與發展「階級意識」,否則資本家將運用他們的力量來壓迫勞動者。l  甘博維支,種族鬥爭論;齊穆爾,形式社會學。l  達連德夫:在現代工業社會中,各種社會團體之間的衝突為無可避免的現象,而且工業上的階...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功能論的基本四大命題:(1)  功能關聯及相互替代:每一體系(system)內的各部分在功能上是互相關聯的,某一部門的操作需要其他部份的配合,某一部分的功能發生異常或失效時,其他部分可以填補其功能。(2)  每一體系內的組成單位或次體系通常有助於該體系的持續運作。(3)  大多數的體系與其他的體系關聯並相互影響,因此可以將它們視為整個大體系的次體系。譬如,我們可以將學校、家庭、文化這些體系,視為整個社會體系的次體系(sub-system)。(4)  整合的體系觀:主張體系是穩定和諧的,不容產生變遷。 四個基本命題貫穿兩個基本概念:(1)  整合(integration):指體系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聯與影響,其結果將促成體系內的整合,以維持體系的生存。(2)  均衡(equilibrium):是社會運行的目標,均衡狀態的社會,是一個整合無衝突的社會,體系的變遷是慢而有秩序的。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功能論的主要觀點:(1)  有機體論和生物學的觀點,探究社會的結構如何結合與運作。(2)  強調社會制度是相互依賴的複雜體,社會的每一制度對整體社會的維持均有其貢獻。(3)  社會本身就是一個體系,由不同的制度所組成,社會是制度之間的均衡,劇烈的變遷將導致系統的瓦解。(4)  制度的形成,存在與瓦解須由其型態的結果來了解,制度的結果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有功能的制度會繼續存在,無功能的制度則會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