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4.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s)中第二階段「繼電器裝配試驗室實驗(Relay Assembly Test Room Experiment)」,其主要發現為何?
(A)工作場所物理條件的改變,才是增加產量的原因  
(B)工人的態度與情緒改變,才是增加產量的原因 
(C)非正式組織對個人行為發生約束效果 
(D)團隊工作對正式組織的約束力產生影響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31579
統計:A(1),B(216),C(81),D(4),E(0)

用户評論

【用戶】iCAN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1.第一階段是1924~1927年的「照明與生產力之關係研究」﹐結果無法獲得具體結論﹐實驗無法證明二者具有關聯性。2.第二階段在1927~1932年之間﹐梅堯等繼續研究﹐實驗終於有了突破性的發現﹐包括三大項目﹕(1)「繼電器裝配試驗室實驗」(Relay Assembly Test Room Experiment)中﹐發現研究人員所挑選的實驗組成員﹐因為尊榮感﹐產生「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生產力不因實驗本身的安排(亦即照明設備的改變)產生明顯變化。(2)在「面談計劃」(The Interviewing Program)中﹐發現員工的不滿情緒若能予以紓解﹐有助生產力的提升。(3)在「接線室觀察實驗」(Bank Wiring Room Observation Experiment)中﹐發現「非正式組織」(informal organization)的存在﹐對組織成員產生了規範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