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北使李諧至梁。武帝與之游歷,偶至放生處。帝曰︰『彼國亦放生否?』諧曰︰『不取,亦不放。』帝慚之。」文中梁武帝究竟悟出了什麼道理? 
(A)多此一舉,一笑置之
(B)眾生平等,不該差別待遇
(C)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D)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55556
統計:A(8),B(11),C(5),D(35),E(0)

用户評論

【用戶】Jinnifer She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北朝的使者李諧出使南朝,梁武帝陪同李諧到處遊玩,來到了放生的地方,梁武帝問李諧:『你們國家也放生嗎?』李諧聽之之後回答:『不捕捉,所以也不放生。』梁武帝聽了之後,感到十分慚愧

【用戶】盧妍蓁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北使李諧至梁。武帝與之游歷。偶至放生處,帝曰:「彼國亦放生否?」諧曰:「不取,亦不放。」帝慚之。(馮夢龍《古今笑》)依據文中「帝慚之」來看,下列文句中何者最能涵蓋本文之意? (A)眾生平等,不應有別 (B)見賢思齊,善莫大焉 (C)天下無事,無須自擾 (D)沽名釣譽,必有後患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1 年 - 101年 司法五等 國文(包括公文格式用語)#9076答案:C北朝的使者李諧出使南朝,梁武帝陪同李諧到處遊玩,來到了放生的地方,梁武帝問李諧:『你們國家也放生嗎?』李諧聽之之後回答:『不捕捉,所以也不放生。』梁武帝聽了之後,感到十分慚愧。動物本來就生長在大自然中,人類捉了牠又放生,實乃多此一舉之事。李諧的話裡有話,揭出所謂放生善奉的虛偽性... 先捉後放,何善之有.... 故選CD. 必有後患是錯的!!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