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0. 有關褪黑激素(melatonin)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於夜晚分泌最旺盛
(B) 由松果體分泌,可調控生理節律
(C) 與黑色素(melanin)的化學結構類似
(D) 可影響某些脊椎動物皮膚色素沉著(skin pigmentation)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杜旭宸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A)(B)(D)西元1953年,耶魯大學皮膚科醫生艾倫勒納(Aaron Lerner)花了四年的時間,從二十五萬頭牛的松果腺中分離出某種少量激素,發現它可使青蛙(脊椎動物)皮膚色素細胞內之黑色素顆粒聚集於細胞核附近(故有人叫它聚黑激素),因而使皮膚顏色看起來較淡,故命名為「褪黑激素」。但這個發現卻沒達成他的願望,因為後來的研究顯示:褪黑激素對人類膚色並沒有美白的作用。到了1960年代初期,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朱利斯愛克索羅(Julius Axelrod)等人,利用分光光度計測量一天當中松果腺裡褪黑激素的含量,發現其在日、夜間有顯著的不同;直到1970年代,科學家才確認褪黑激素的合成在白天會受到光照的抑制,而夜晚則會大量的分泌。由前述研究結果可推測,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狀況似乎和所謂的「生物時鐘」有密切的關連。

【用戶】你到別的地方去耍笨好不好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褪黑激素和黑色素完全無關黑色素由腦下腺中葉分泌與褪黑激素(melatonin)不同,故選Cmelato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