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史稱「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黃金時期,大唐盛世由此開始。唐太宗李世民被譽為「中國歷史第一明君」,貞觀賢臣也是名揚千古。「貞觀之治」之所以能達到如此高度,不是唐太宗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依靠的是他身後的滿朝文武,依靠的是忠心於他,一心為朝的賢臣謀士和精兵猛將。
       團隊管理不外乎是選人和用人。自古管理即以人為本。唐太宗非常重視選才用人,提出了「治天下以人為本」的思想,並把招攬人才,選賢用能看作治國第一要務。他認為爭天下的關鍵是有爭天下的人才。因此,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前的秦王時期,就廣納賢士,文有房玄齡、杜如晦、于志寧等「秦王府十八學士」,武有程知節、秦瓊、尉遲敬德等一干猛將。為世艷羨的秦王府臣正是李世民為收人心、組團隊建立的人才庫。這些人才都成為他日後發動玄武門之變,奪權登基的骨幹力量,為大唐創業直至貞觀盛世的出現奠定了人才基礎。
       唐太宗以知人善任著稱,任官惟賢才的美譽吸引了大批有才之士投入大唐盛世的建設中來。
 首先,(***)。在眾人以「外戚位三公,嫌議者謂天子以私後家」的理由反對時,唐太宗仍堅持拜外臣長孫無忌為相,終襄大業;對本應殺之為後快的魏徵,李世民因其「不以逢時改節,不以圖位賣忠」的氣節,毅然任用魏徵為諫議大夫。
        其次,任人唯賢,不限出身門第。貞觀名臣中,即有杜如晦、高士廉、崔仁師等世家大族,又有寒門子弟的劉洎、馬周、張亮等,甚至還有出身奴隸而被提拔為大將的錢三隴、馬三寶。
        在用人決策上,唐太宗主張人盡其才、量才錄用。貞觀名相房玄齡與杜如晦,是歷史上著名的決策組合。二人並未有轟轟烈烈的疆場功業,卻居貞觀功臣之首,以致宋代史臣在編修唐史時對他們頗多微詞,其實這正反映了唐太宗用人取其所長的獨到之處。若細數貞觀時期的台閣規制、典章文物,就會發現多出自二人之手。房玄齡處事孜孜,恪盡職守,但遇事常猶疑不決;而杜如晦雖不善思想,但他分析周密,精於決斷,二人性格行為互補,成為黃金搭檔,號稱「房謀杜斷」。
        在貞觀管理團隊中,可謂各取所長,人盡其用。戴胄不通經史,有人嘲笑他不學無術,但他為人正直,忠誠廉潔,辦事公道。唐太宗就讓他出任主管司法的大理少卿。在任上,戴胄公正執法,不阿權貴,政績斐然。貞觀名將李靖可稱文韜武略,出將入相。唐太宗讓他統管重兵,戰時御邊出征,閒時入朝輔政,為政權鞏固立下殊勛。魏徵常將諫諍之事視為己任,恥於君主不及堯舜,於是唐太宗任用他為諫議大夫,專門負責向皇帝提意見。魏徵前後獻言三百餘策,其中多為太宗採納。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等人共參朝政,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構建起大唐的中樞管理團隊。唐太宗能將這些人依其專長運用到最適當的職位,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優勢,進而使決策準確,國家保持良性運轉。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在團隊組建的時候,不必苛求每個人都全面全能,關鍵要弄清人才有什麼長處,如何用他的長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z8rmoe.html─節錄網路文章〈看華夏第一 CEO 李世民如何組建精英團隊〉
【題組】49.「在眾人以『外戚位三公,嫌議者謂天子以私後家』的理由反對時,唐太宗仍堅持拜外臣長孫無忌為相,終襄大業;對本應殺之為後快的魏徵,李世民因其『不以逢時改節,不以圖位賣忠』的氣節,毅然任用魏徵為諫議大夫。」以上的文句,展現出唐太宗 *** 的精神,最適合***的句子是以下何者?
(A)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B)內選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C)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AAAA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眾人的理由是用「以皇室外戚的身分位居三公,會遭人非議是皇上圖利皇后家」因.....看完整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