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本文主旨在強調施政的成敗,決定於:
(A)國防之壯大
(B)政令之能行
(C)是否順應民心
(D)是否嚴刑峻罰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31106
統計:A(4),B(37),C(892),D(25),E(0)

用户評論

【用戶】張衍弟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可翻譯?

【用戶】Tiff Zeng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政治所以能施行,是因為能順從民心;政治所以廢弛,是因為違背了民心。老百姓不喜歡憂傷勞苦,我就使他們安樂;老百姓不喜歡貧窮卑賤,我就使他們富貴;老百姓怕危險不安,我就使他們安全生存;老百姓怕後代滅絕,我就使他們生息養育子孫。能使他們安樂,老百姓就肯爲國家分擔憂傷勞苦;能使他們富貴,老百姓就肯爲國家忍受貧賤;能使他們安定生活,老百姓就肯爲國家忍受危險不安;能使他們生育子孫,老百姓就肯爲國家而犧牲生命。所以單是刑罰是不能夠使他們畏懼,單是殺戮也不能夠使他們心服。所以刑罰雖多而人民不怕,政令就不能施行了;殺戮很多而民心不服,在上位的君王就危險了。假使能順從老百姓的四種慾望做去,就是疏遠的也會自然而然的跟你親近;假使做了老百姓四種憎惡的事,就是親近的也會背叛。所以知道給百姓恩惠,自然就可以取得百姓的效忠,這正是從事政治的法寶。《管子.牧民》

【用戶】已上榜感謝阿法院小錄事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絕滅,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眾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政治所以能施行,是因為能順從民心;政治所以廢弛,是因為違背了民心。老百姓不喜歡憂傷勞苦,我就使他們安樂;老百姓不喜歡貧窮卑賤,我就使他們富貴;老百姓怕危險不安,我就使他們安全生存;老百姓怕後代滅絕,我就使他們生息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