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  這位先生不知道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和自己的無力感奮鬥。八一年的春天,我滿心抗拒已經安排妥當的歐洲之旅。七九年美國旅行演出苦味猶存,我不願再面對舞者拋家棄子,每日一城咬牙演出的痛苦。……非去不可,我還是找到一千個不肯去的理由,足夠讓自己在工作之後夜夜喝酒到凌晨,直至雙手冰冷。  颱風登陸的午夜,喝得踉蹌的上街叫車。滂沱大雨中,等了許久才來一輛計程車,卻給一位削瘦的黑衫青年攔去。我趕上去,問清是順路的,一起上了車。我開始攀談,是建築工人。退伍一年多。一個月可以賺一萬八九。如果加班,可以有兩萬三四。辛苦嗎?他詫異的扭過頭來:「什麼工作不辛苦?」  車子停了……他下車,點頭致意,轉身走向狂風暴雨的工寮,沒有奔跑……第二天,林懷民「改邪歸正」。  我懷念那風雨中行正走穩的黑衫青年,懷念許多擦肩而過的朋友。驚鴻一瞥,卻在我心裡住了下來。我記住那些不知姓名的臉孔,記住他們的自信和生命力,在洩氣喪志的時候,拭亮他們的影像來喚醒自己,而重新找到面對現實的力量。在修訂薪傳的時候,我渴望表達出他們精神的萬分之一。薪傳裡的人物不是希臘 羅馬英雄,不是「五月花號」的英雄,而是植根臺灣大地,為更好的明天打拼的凡人。林懷民《擦肩而過》
【題組】5. 關於本文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作者經常與各行各業的人擦肩而過
(B)作者從這些擦肩而過的人身上獲得動力與啟發
(C)作者瞧不起低下階層的人
(D)作者是一位藝術工作者,但時常充滿無力感。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