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四、請閱讀下列文章,並回答問題(請書寫整齊、清楚):
〈印勞慶伊斯蘭新年 北車大廳解禁〉
        台鐵從2011年採取驅趕,2012年設置動線區隔,到2013年全面開放台北車站大廳,至今已是第6年迎接伊斯蘭的新年。昨天從早上6點開始,站內就開始不斷湧現人潮,北上區間車次班班客滿,載滿男女移工。可喜的是,台北車站正視自己做為「公共空間」的性質,釋出善意,願意提供空間讓空間弱勢者使用。對於釋放「公共空間」的想像而言,是個讓人高興的消息。
        台北車站成為外籍勞工及新住民的集中點,有其脈絡性;外籍勞工所面對的文化空間之不友善、勞工權益等種種成因,不是「解禁北車大廳」就能夠處理的問題。公共空間的意義,在於權力的平等與協調。當我們不願意做粗重的工作時,我們引進外籍勞工,那就應該給予外籍勞工友善的環境與空間;而不是以過低的薪資、不合理的工時、危險的工作環境、不友善的語言與文化空間對待。勞工是人,也有各種需求,他們不只是勞動力,更不是資本或商品。當他們沒辦法、也沒能力找到適合解決文化需求的空間時,他們使用了台北車站大廳,卻又引來各種隱性的、顯性的歧視。
         當人們以「秩序」、「文明」、「整潔」為由,批評在大廳開齋的外籍勞工,卻完全忽略為什麼台北車站對他們而言,是少數理想的、可選擇的空間,這種去脈絡化的觀點是隱性的歧視;當檢察官明目張膽的表示,「台北車站已被外勞『攻陷』」,這就是顯性的歧視。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必須從結構上著手。外籍勞工問題需要政策協助,如輔助就業、安置、薪資福利成長、語言空間友善措施;公共空間財團化問題需要政策限制、公共空間缺乏也需要更進一步的規畫調整。對東南亞勞工的歧視,以及諸多文化權力的不平等,更需要教育、社會輿論,提升民眾的多元文化視野與人權素養。這些都是結構性的因素,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北車大廳」所引起之爭議。
【題組】1.根據文章內容,寫出人們用什麼理由,批評在台北火車站開齋的外籍移工。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國小社會-108 年 - [無官方正解]花蓮縣花蓮市明義國民小學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六年級社會科期末定期評量試卷#93060
討論

私人筆記( 0 )
最佳解!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