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旨意與下列哪個選項最相似? 
(A)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B)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C)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D)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65789
統計:A(11),B(43),C(9),D(0),E(0)

用户評論

【用戶】高培芬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子絕四:毋意,毋必,毋故,毋我】孔子平日為學治事,戒除四種私見︰不憑自己的想像而妄加臆測事情;對人對事不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自私自利。 (B)【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一位有德有學的君子,不論在位或不在位,面對天下所有人,不會產生敵對,也不會特別貪慕,只要他的所作所為合義,就可以依從。 ˙君子之於天下也︰君子不論在位或不在位,都與天下人有關。 ˙無適也,無莫也︰「適」就是敵,敵對的意思。「莫」就是慕,貪慕的意思。對於任何人,沒有格外敵對的人,也沒有特別貪慕的對象,對人一律平等看待。 ˙義之與比︰「比」是從的意思。和天下人的關係,不論遠近、親疏或是厚薄...

【用戶】高培芬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子絕四:毋意,毋必,毋故,毋我】孔子平日為學治事,戒除四種私見︰不憑自己的想像而妄加臆測事情;對人對事不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自私自利。 (B)【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一位有德有學的君子,不論在位或不在位,面對天下所有人,不會產生敵對,也不會特別貪慕,只要他的所作所為合義,就可以依從。 ˙君子之於天下也︰君子不論在位或不在位,都與天下人有關。 ˙無適也,無莫也︰「適」就是敵,敵對的意思。「莫」就是慕,貪慕的意思。對於任何人,沒有格外敵對的人,也沒有特別貪慕的對象,對人一律平等看待。 ˙義之與比︰「比」是從的意思。和天下人的關係,不論遠近、親疏或是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