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孟子.告子》:「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請問行道之人與乞人不接受食物,是基於什麼原因?
(A)食不知味
(B)食不下嚥
(C)不食嗟來之食
(D)不信耳食之言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86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可是輕蔑地呼喝著給人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C)不食嗟來之食→是說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是讓自己餓死。 《 孟子 告子 》 :「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請問行道之人與乞人不接受食物,是基於什麼原因? A食不知味 →飲食無法辨別美味。 形容憂慮煩躁或忙碌勞累的樣子(B)食不下嚥 → 飲食不下。 形容內心非常悲傷、憂愁或煩惱。 (D)不信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飯。比喻耳雜吃進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解題者感想:寫這題的解答時是111年5月14日,剛好今天有一件『快篩乞丐』的新聞松山慈惠堂發免費快篩排隊民眾遭辱「快篩乞丐」突然想拿這題來跟時事相比,遙想當年儒家的孔孟,愚蠢又理想的一些空話『不食嗟來之食→是說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是讓自己餓死。』要有骨氣沒有錯,但也要有腦袋→都快餓死了,如果想活下去,那就想辦法活下去,把自己照顧好,強大自己,再讓當時侮辱你的人好看!不是餓死自己,讓侮辱你的人稱心如意,可以繼續欺負他人!感覺儒家有些莫名其妙的理論和想法到了現代,實在要用點腦袋思考! 再舉例:長官看你這天讀書要考二技,不好好上班,罵你污辱你,你氣的工作辭掉拚著要考上或是氣到不考了專心上班→符合孟子說的有骨氣(可是好像不太對) 長官看你這天讀書要考二技,不好好上班,罵你污辱你,你應該忍辱負重考上,把自己照顧好,強大自己,再讓當時侮辱你的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