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下列針對此章的說明,何者有誤?
(A)「言忠信,行篤敬」為通行天下的原則 
(B)「蠻貊之邦」是指文化落後的異族之國 
(C)「參」於前的「參」字有進謁的意思 
(D)孔子教示子張,能夠言行忠信篤敬,便能到處行得通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18343
統計:A(20),B(36),C(209),D(27),E(0)

用户評論

【用戶】黃馬克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參:古音「森」,列,顯現。 

【用戶】一個樺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不懂??有沒有翻譯?

【用戶】阿四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子張問行。」子張問行。行,行為,一切事情,一動作便是行動,如讀書寫字、買賣東西、打仗等都是行。子張跟隨孔子學政治,行就是如子路問「聞斯行諸」的行,學了必須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行,第一步要說話,言忠信,忠是對自己,信是對外。行篤敬,做一切事都當做自己的事情辦,恭恭敬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學這兩條,不必說近處,「雖蠻貊之邦行矣」,能行到四夷,他們雖然不懂中國文化,但是能感化他,也行得開,受你的感化。如果不如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