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引文出自柳宗元〈臨江之麋〉,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臨江之人,畋(ㄊㄧㄢˊ)得麋麑(1),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2)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回答209-210題)
【題組】209.文中作者主要在譴責麋麑的哪種行為? 
(A)依仗人勢,以親近非我族類 
(B)憑藉一技之長,而目中無人 
(C)表裡不 一、虛與委蛇 
(D)誤入歧途,仍至死不悟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42276
統計:A(158),B(8),C(2),D(65),E(0)

用户評論

【用戶】Tuxedo_H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群犬垂涎,揚尾皆來→主人喝斥→習示之,使勿動→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 柳宗元 《三戒·臨江之麋》,幼麋由上述順序可知犬隻經喝斥後,主人以行動讓牠們習慣麋麑存在且警示不許輕舉妄動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所以犬隻們收起天性,讓麋麑誤以天敵為友,因而失去危機意識見外面犬隻,誤以為牠們如家中犬隻般親近無害,因而被食(A)依仗人勢,以親近非我族類 →因主人喝斥行動才得以親近天敵(B)憑藉一技之長,而目中無人  →文中未提到(C)表裡不 一、虛與委蛇          →文中未提到(D)誤入歧途,仍至死不悟            →誤把天敵當友,並非誤入歧途所以答案選(A)

【用戶】孟仲季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 有個臨江人打獵時捉到一隻小麋鹿,便帶回家畜養。剛進門時,家裡養的一群狗都流出口水,翹起尾巴朝小麋鹿跑來。那獵人很生氣,大聲驚嚇狗。從此他每天把小麋鹿抱著接近狗。讓狗習慣小麋鹿,命令狗不准動,逐漸讓狗與它戲耍。日子久了,狗都能順從主人的意願。小麋鹿漸漸長大,忘記了自己是麋鹿,以為狗真是自己的朋友,一起玩撞翻滾,更加親熱。狗害怕主人,表面與麋鹿週旋得很好,但是時時舔著它的舌頭,心裡總想把牠吃掉。  過了三年,有一天,麋鹿走出門外,看見外面的狗在路上成群結隊,跑去想與它們戲耍。外面的狗見了又高興又發怒,便一同把它咬死吃掉了,皮毛骨頭散落在路上,麋鹿到死也沒明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