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6、修辭法中有所謂「借喻」與「借代」﹕「借喻」是借甲喻乙,甲乙之間原本毫不相干,只是借以取喻而已,訴諸於相似性;「借代」是借甲代乙,甲乙之間必定有所關連,才可能取而代之,訴諸於相關性。下列對於處,借喻或借代的判斷,何者正確?(A)鄭愁予以「三月的柳絮不飛」說明思婦內心的空虛孤寂 → 借喻(B)余光中以「瑞士錶說都七點了」交代了目前等待的時刻 → 借喻(C)管仲認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即「禮義廉恥」 → 借代(D)顧炎武以「松柏後凋於歲寒」強調君子守正不苟的態度 → 借代(E)韓愈自云「及長,不省所怙」委婉點出三歲喪父的悲傷 → 借代

參考答案

答案:A,E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5),B(2),C(3),D(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修辭

用户評論

【用戶】OWO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沒有

【用戶】Picasso Letit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借喻=(喻體)+(喻詞)+喻依 本句完整翻譯是 (君子堅守原則,節操不變)+(就好像)+松樹柏樹在歲末寒冬之際,也不會凋零

【用戶】Chih Ming Ch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四維的維應該可以世借喻禮義廉恥如同綱紀一般....然後將喻體喻詞都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