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  台灣這座小島,先後容納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異鄉人,身處多元環境的我們,是否準備好了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社會,能彼此了解,互相學習且共同生存?    早期,台灣民眾對外勞充滿種族歧視的刻板印象。好比有台灣雇主認定菲傭偷竊,因為他們是「海盜的後裔」,或認為移工母國的低度發展,是因為熱帶地區人民生性懶惰。外勞被苛扣薪水,甚至打罵虐待的新聞也時有可聞。移工的工作權益也並未受到法律保障。2014年勞動部調查發現,高達68.6%家庭看護例假日沒有放假,推估有4.8萬名家事外勞全年無休。外籍看護與幫傭的基本薪資,在凍漲18年後,去年七月才從15,840元調漲為17,500元,九月又調降回17,000元。台灣內部也有許多勞工問題沉痾,當本國勞工都未必能成功爭取權益時,只怕很難從體制面改善移工處境,何況有時亦會牽扯到國家間的外交政治角力。    比起歧視,集體的「看不見」或許更糟。多數台灣民眾對東南亞國家的認識僅限於吃喝玩樂,深究其政治經濟現況與文化背景便空白陌生。曾經有雇主要求穆斯林移工吃掉晚餐剩的五花肉,不吃便責罵她浪費食物,不識好歹;穆斯林移工Umi跟新雇主面試時只關心一個問題,「我可以包頭巾嗎?」當地處邊陲的台灣力求放眼世界,關心以巴衝突、法國恐攻、歐洲難民潮的同時,何不也回頭凝望島上的移工朋友們,這也是某種「培養國際觀」的方向。                                                                              (節錄自關鍵名論網)
【題組】40.( )依據本文所述,何者不是台灣的工作環境會讓移工感到不友善的原因?
(A)對異國移工抱持有種族歧視的刻板印象
(B)對於移工母國有著來自歷史背景的仇恨
(C)台灣法律未能有效的保障移工的工作權益
(D)台灣社會對外國文化背景感到空白陌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