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氣象學者Kevin Trenberth、 Kerry Emanuel及Peter Webster等人不約而同地都在2005年發表了令人矚目的重要文 章,其中指出:受全球暖化的影響,過去30多年來,北大西洋、西北太平洋颱風的威力大幅增加,他們分別用累積氣 旋能量(ACE)與颶風威力耗散指數(PDI)來代表颱風的強度,他們發現颱風的潛在破壞力分別增強了一倍以上及75%上下; 70年代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10個超強颱風(4和5級颶風),然而90年代後,每年則可達到18個之多。  但有人則持不同的意見,認為缺乏對颱風的直接測量,僅用衛星來估計颶風強度,可能會存在誤差和不確定性; 加上分析資料的時間不夠長,只有30年是不夠的。所以這些研究所指出的颶風強度增加的趨勢仍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 即使是有增加的趨勢,這樣的結果也可能只是大自然週期性變動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因為全球增溫所造成,因為有科 學家將最近的衛星資料解析度調整為與過去的相同,再比較時就發現強度似未明顯增加,反而呈現較大的年際間變化。  所以近期颱風的異常活動是源自於全球暖化的結果,還是來自颱風的活動會有較長的週期性(超越「年」的單位) 變化結果呢?已經成為當前大氣科學界爭論的焦點。我們可以比較確定地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強度的增強,但對於 「全球變暖是否導致颱風發生頻率的增加」,這個問題上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在一些較精確的氣候預測模式所得到 的結果,常常出現全球颱風發生頻率並未隨著氣候變暖而明顯增加,甚至可能會發生減少。
【題組】37.文中所提ACE與PDI指數,主要是從大氣中哪個氣象參數計算轉換得來?
(A)水氣含量
(B)水氣潛熱
(C)風速
(D) 降雨量(E)最低氣壓值。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1),C(2),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