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2此文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卻又於後半段講「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呢?(2分)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64228
統計:A(195),B(126),C(107),D(18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水經注、酈道元-[水經注]、蘇軾稱黃州赤壁歷來有二說

用户評論

【用戶】Summer Liao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水經注》引用盛弘之的《荊州記》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著者和成書年代歷來說法不一,爭議頗多。《隋書·經籍志》載「《水經》三卷郭璞注」,《舊唐書·經籍志》改《隋志》之郭「注」字為「撰」,郭成為作者。但《新唐書·藝文志》稱為桑欽撰,宋以後人的著作大多稱為桑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觀其《涪水》條中,稱廣漢巳為廣魏,則決非漢時;《鍾水》條中,稱晉寧仍曰魏寧,則未及晉代。推文尋句,大概三國時。」《水經》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水經注》則是酈道元在《水經》基礎上擴充撰成,記載的河流水道1252條,達三十萬餘字,共40卷。全文超過《水經》20餘倍。http://zh.wikipedia.org/zh-tw/水经

【用戶】Tian-yu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一部中國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說文》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共用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原書現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說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